什么阻礙智能家居落地?
新浪微博
QQ空間
近年來,”智能家居”一詞被炒的火熱,在國外,蘋果,谷歌等國際巨頭相繼推出智能家居系統;國內,美的,海爾紛紛發力智能家居,2014年,美的正式對外發布M-Smart戰略,2015年3月,海爾在上海家博會現場正式發布U+智慧生活APP.裹挾著人工智能,家居互聯,虛擬現實等新概念,讓傳統的家電板塊熱鬧異常.
不管是家居系統還是戰略部署,最終落到消費者這里都是APP,仿佛一個APP就是智能家居的全部。其實,更多人性化的功能才是智能家居的優勢所在。智能家居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做到APP控制,而是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,為家庭量身定做智能方案。一個完善的智能控制體系,還應當有不同的“情景模式”,可以做到一鍵切換。比如當你坐在沙發上想開燈、開空調時,不用去拿遙控器,也不用走到遠處按開關,這只是智能控制的功能之一。當你遠在辦公室、外地出差的時候,也可以通過APP監控家里的安全,出現意外情況,系統會自動向用戶手機“報警”。
看起來我們的智能家居市場是備受追捧,但有,目前的智能家居市場還是不慍不火,眾多企業提出的“智能家居”戰略往往失之于空,多數沒有落地或者未對用戶產生真正觸動,真正實現智能家居理想中的樣子,這條路還有很長。主要的問題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。
其一,智能家居目前處于發展初期。智能家居一經提出就需要具備幾個層次的發展目標:連接-自動-智能。連接是將智能家居單品進行互聯,由 WIFI、藍牙、Zigbee等方式進行連接,將手機與家居連接,家居與家居連接,為自動化和智能化奠定基礎。而當前的智能家居廠商,主要還是致力于解決連接層,各類智能家居的單品開始層出不窮,這類產品大多的邏輯是在傳統家電之上增加了聯網的功能,用戶可以借助移動終端遠程控制。盡管有些產品概念不錯, 但始終未能在市場上掀起太大波瀾,且距離智能化,還非常遙遠。而所謂的智慧家庭,更多的針對是智能層,依賴的是整個智能家居生態系統,在系統的運作中將用戶變為系統中的一部分,才能最終達成智慧家庭。
其二,智能家居企業相互獨立,設備之間無法兼容。市場上難以形成一套固定的完整的生態系統,且用戶對智能家居價格的誤讀,是智能家居難以由孤立走向融合,更進一步發展為智慧家庭的最大阻礙。很多巨頭企業都妄圖通過自己的生態系統獨霸市場,這一點在國際巨頭身上相當明顯,比如蘋果Home Kit依賴于蘋果的相應產品和系統,谷歌Brillo也依賴于安卓,如果客戶要使用,必須要在他們特定的系統之下才能用,不在體系之內的都不會被考慮。比如,我們希望家里的智能空調和智能門鎖之間發生聯系,但由于他們分屬不同的平臺,就做不到互通連接。
其三,智能家居價格居高不下,這也一直是智能家居無法實現大眾化應用的硬傷。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,智能家居開始滲入日常生活,但智能家居自誕生之初,就以“智能”自居,產品價格更是一路飆升,一套智能產品價格動輒上萬,甚至幾十萬;一臺Nest恒溫器250美元,一把August智能門鎖249美元,一個有睡眠喚醒功能的智能燈泡,標價400多元;只有一套插孔的智能插座將近200元,由此可見智能家居難以走進百姓家,更給用戶留下價格居高不下的印象。
所以,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,智能家居的技術標準應該盡快統一,就像電腦接口最后成為統一標準的USB接口那樣。“標準的統一,能夠讓一些企業減少試錯,但市場的競爭注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。”隨著國內廠商紛紛推出不同的生態系統,市場競爭白熱化,未來企業在相互博弈之中,也會向開放發展,形成一個公用的標準。但在這個標準還未建立之前,龍頭企業應該引導生態系統朝著更平衡、更公平的方向發展,這樣才能利益均沾,而不是一家獨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