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,王朝更替他們都曾是在這邊土地上的王者。商界也同樣如此。當一個行業發生劇變的時候,企業的“生”或“死”往往也就一線之間。中國的家居行業也正在面臨著同樣的情況,可謂是每天都在“走鋼絲”。
政府政策的干預,成本飆升、惡性競爭,大環境突然變化,內憂外患的家居行業每天都在艱難地做“選擇題”。再往下看,就是經銷商。一方面是店面租金、人員,運營,材料等成本一天天在上升。而另一方面就連大熱的“
全屋定制”都開始大力度的減價,更不用說其他的產品。
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,企業在不斷地思考,如何走出此困局。必須讓我們覺醒打破固有的粗獷市場操作手法的思維,所以必須要回歸產品,注重有競爭力的產品結構,始終貫徹高效率的商業模式。
產品才是企業的命脈。產品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,只有堅持創新,讓產品富有獨特性,能根據不同時期的消費者屬性進行改進的產品才更具備生命力。因此,今天的企業或商家,都必須轉型,都需要構建自身的高效運營模式。對資源的利用要完全和充分,更需要審時度勢,機會錯過將不再有。
同時對于家居行業來說,光靠一個很“紅”的單個商品或幾個商品來支撐整個企業體系是遠遠不夠的。要知道你剛研發了一樣非常優秀的產品,隨后就被競爭對手給復制了。所以說,要在行業低頻消費的特性情況下實現“復合經營”,爭取通過產品的結構組合擴大營業額。消費者的需求漸漸的從單個商品轉向“概念性”消費,例如,消費者一開始想要個柜子,但是門店內有床,沙發,各類柜體等等,這樣消費者就會在自己“暗示”:“是不是,有個沙發就更好了”。原來行業還分定制家具、成品家具等,然而今天必須具備高度融合的能力,從至囊括軟裝、飾品等,對于企業來說這種基于“整體方案”下產品組合設計的“復合經營”能力成為基本功。
不要最好,但是要最“合適”。只有真正看到了本質的企業,真正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。同樣的對于經銷商來說,看清形勢堅決轉型,才有可能不被市場所淘汰。2018必將是一個分水嶺,高質高效的品牌將會在今年“怒放”,而低質低效低附加值的企業出局不可避免。